首页 > 聚焦 > 正文

泸州古镇谈,长江桥下有蓝田,永兴场连出玉川镇

2023-05-08 12:04:56   来源:江阳沽酒客  

这次说到的泸州江阳区蓝田古镇,今天也不是镇了。现在是蓝田街道。但是追溯历史的话,这个地方在泸州又是不得不好好聊聊的古镇。

蓝田的地理位置是比较特殊的,与之对应的就是今天龙马潭区的小市,两者都是因为水运而兴盛过的场镇集市,最终都被泸州龙马潭区和江阳区分别收编。两者都在今天等待着改造,两者都有说不完的泸州码头传奇。而蓝田更是在抗战留下了很多痕迹,做出了它应有的贡献。

宋代官府在泸南之地,设立了67个草市,其中就是蓝田坝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什么是草市呢?就是古代的商业区,虽然不能说是今天的这种CBD,但是确实也是热闹繁华的地方。

原本的草市,其实谈不上多高大上,就是乡村定期集市,各地又有俗称,两广、福建等地称墟,川黔等地称场,江西等地称扵,北方称集。起源很早,东晋时建康(南京)城外就有草市,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。其命名用意,或说因市场房舍用草盖成,或说因初系买卖草料市集。

不过经过长时期的发展,到宋代,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,个别的上升为县、镇;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﹐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。

蓝田这个地方,属于长江河边,北临长江,南接纳溪,自然连接出了西南地区的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,也就促使了商业的成就。

明朝时期,河坝上的永兴场虽然热闹,但是还是缺少了点什么,结果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,本地一个叫何玉川的商人,做了一次让众人称道的沙石鹅板生意。倡导在场下河滩上建坝与永兴场连成一片,这就把蓝田的商业版图,再次扩大,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础,这个举动,也使得蓝田坝在清朝发展的势头,比之过去更加猛进。

大家为了感激这位何老板,索性把这个地方叫作玉川镇。此地不仅商贸繁华起来,周围三农在古代也不遑多让,因为布匹生意不错,泸州的染坊也逐渐起势, 大家看到有利可图,又需要一种玉兰植物做染料(据说是萼兰),此地就开始大量种植,而且染坊也增多,那个年代,植物染料排放出来,今不知道是否存在污染问题,不过蓝色染水流入与玉兰相映衬,大片田地皆呈蓝色,因此取名蓝田。又因蓝田场在冲击河地的中心,故习惯又称蓝田坝。

不过蓝田在过去有两种写法,还有写成兰花的兰,据说是因为六七十年代推行简体字的结果,但是也不算讹读。只是很多人搞不清楚到底是蓝田还是“兰田”。好在今天已经统一了,基本都是写蓝田了。

从古代河坝草市到永兴场,再到扩容后的玉川镇,最后定为蓝田,这个地方经历了一千年左右的变革,清代的河运泸州杂川江的地位不可小觑,航行已经相当成熟。

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,蓝田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成为了抗战后方,物资补给抗战队伍人员传输等重要之地。

1958年由蓝田、忠义、邻玉、前进公社合并建蓝田公社,1962年析出3公社设蓝田镇,1992年前进、忠义2乡并入。位于区境西南部,距市区5千米。境内有金鸡渡码头、泸州长江公路桥,川云、泸合公路过境。2007年12月泸州江阳区人民政府蓝田街道办事处成立,原蓝田镇撤销乡镇建制而成。

但是大家还是习惯叫蓝田或者蓝田坝,这老街风貌依然浓厚,虽然也在渐渐改变,古代的东西开始变成文字记录,然而,很多回忆和怀旧的价值,使得它仍然是很多泸州人尤其是老蓝田人难以割舍的情怀。

一方面大家希望这里能够像蓝滨城和重湾那样改变,一方面又希望它保留一些历史和时代的印记,我想这个也不矛盾,蓝田在过去一千年不也是不断在变革中吗?

本文,也是聊到一部分,以后有时间我们继续追忆蓝田的故事。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www.caikuang.zhangbeibao.com 版权所有
网站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2
邮箱:51 46 76 11 3 @qq.com